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河南商报与豫发集团、锦荣公益社、锦荣国际轻纺城联合推出的“暖冬”栏目,已经来到第十季。如今,第十季已圆满收官。
第十季的几个月时间里,河南商报记者和爱心人士翻山越岭,见证了一个个温暖动人的故事。年轻小伙在南阳建设儿童之家,为筹经费上山种地;30多岁男子回乡当校长,操劳中白发丛生;60岁母亲独自照顾两个患渐冻症的儿子,笑对生活做起网络主播……
从帮助个体,到为老人送防丢卡,再到为乡村学校建图书角……“暖冬”第十季给大家留下了无数难忘的记忆。本季“暖冬”暂告一段落,但十年如一日的爱心传递,并不会因此暂停。
“暖冬”第十季得到社会各界支持
豫发·锦荣公益社、河南商报公益爱心行,走进汝州市庙湾村
10年里,五六十名河南商报记者走遍全省各地,用180多篇报道,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温馨故事,见证了一幕又一幕感人瞬间。本季“暖冬”,我们的足迹也遍及郑州、开封、周口、南阳、汝州等地,为逆境中的儿童、老人带去温暖。
豫发·锦荣公益社、河南商报公益爱心行,走进汝州市庙湾村
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助力。锦荣国际轻纺城的爱心商户,是“暖冬”第十季的重要参与者,每一次公益活动,他们都积极响应,捐款捐物。河南商报小记者,同样在“暖冬”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带头发动身边更多人加入公益活动。
我们寻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除了豫发·锦荣公益社外,郑州公交公司、河南省福兴儿童公益基金会等,也纷纷加入进来。
豫发·锦荣公益社、河南商报公益爱心行,走进汝州市庙湾村
“暖冬”第十季见证了一个村子的变化
汝州市庙湾村,曾是集体经济“空白村”,与周围的村庄相比,村子发展曾长期处于“洼地”。
2020年3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始对庙湾村进行定点帮扶。“暖冬”第十季,也多次向该村伸出援手。
2020年12月,得知庙湾村教学点重新启用的好消息,河南商报联合豫发集团、锦荣公益社、锦荣国际轻纺城,为孩子们送去了校服、文具等礼物,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当时,教学点的学生,只有20多个。
豫发·锦荣公益社、河南商报公益爱心行,走进汝州市庙湾村
2021年5月12日,“暖冬”公益小组再次来到庙湾村教学点。这一次,大家为孩子们捐献了爱心图书,还建设了图书角。
此时,学校孩子的数量,已经增加到40多个。越来越多孩子选择在“家门口”上学,坚定了校长的信心。
在“暖冬”第十季里,庙湾村的快速发展让河南商报记者惊讶。
曾经的庙湾村,没有任何产业经济。
如今的庙湾村,利用现代化科技建设了40个大棚种植香菇,还专门贷款建设冷库,用于香菇保鲜。
在驻村第一书记徐云峰的帮助下,庙湾村形成了特色养殖产业。年产羊1万头的养殖场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投产。
此外,庙湾村还引进太阳能发电项目,通过“电 牧”互补方式,增加村民收入。
豫发·锦荣公益社、河南商报公益爱心行,走进汝州市庙湾村
“暖冬”第十季见证了爱的循环
“暖冬”第十季,我们不仅帮助了很多人,还见证了很多社会正能量。大家可能互不相识,却因为爱心聚在一起。
学校给每个孩子准备了鸡腿,懂事的小姑娘却说,她要留着给妈妈吃。前不久,鸡腿女孩的故事,引起全国关注。
而在鸡腿女孩背后的80后“白发”校长,更是感动了无数人。周口太康二郎庙小学校长张鹏程,把宝贵的青春奉献给教育事业,今年只有39岁的他已白发丛生。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张鹏程自掏腰包,改善学生伙食。
河南商报此前报道的故事发酵后,爱心物资纷纷涌入二郎庙小学,孩子们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改善。
河南省肿瘤医院旁的“抗癌”共享厨房。
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旁边,有一家抗癌“共享厨房”,每到中午,前来做饭的患者家属络绎不绝。小小的厨房里,他们为患者烹饪出家的味道。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位小患者展示自己拼装制作的3d立体拼图玩具。
爱心是一种传递,也是一种循环。
在无偿献血帮助他人这件事上,新密市牛店镇助泉寺村的村民王朝坚持了21年。这21年里,他累计献血265次,献血量达106000毫升。受他影响,邻居们也有三四十人加入无偿献血队伍。王朝的目标是在60岁之前无偿献血超过300次。
然而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玩笑。去年6月,50多岁的王朝被诊断患有右肺鳞癌,后妻子因心脏病治疗无效去世。他的女儿为减轻家庭负担,选择辍学打工。
曾经乐于助人的他,如今急需他人的帮助。就在最关键时刻,很多人伸出援手,捐款捐物,帮助王朝一家走出困境。这样的正能量故事,让“暖冬”第十季更加令人难忘。
郑州市二七区智康儿童康复中心。工作人员为孩子做康复训练。
“暖冬”第十季见证了生命的坚强
“迎着风,向前冲,我要做我自己的英雄。”2021年1月19日上午,郑州中原路与大学路交叉口附近一家儿童康复中心训练室,一位父亲轻轻地哼起小曲,鼓励女儿甜甜(化名)勇敢地进行肢体训练。
训练床上的甜甜是一名脑瘫患儿,已经7岁却不会走路。不过在父亲的鼓励下,她每天都坚持进行康复训练,用坚强的意志对抗身体上的先天不足。
郑州市二七区智康儿童康复中心。工作人员为孩子上课。
在郑州街头,儿童康复中心已有不少,越来越多残疾儿童走进这里进行康复训练,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坚强而感人的故事。
王妙在工作室教女学员学习编织
“暖冬”第十季,就在这些暖心故事中一路走来。29岁的河南鹿邑姑娘王妙,是个“瓷娃娃”,出生14天就被诊断为成骨不全症(也称脆骨症),普通的一次打喷嚏,就能引发骨折。这些年来她骨折过上百次,往往是一处未痊愈,另一处又骨折了。
可她不甘心向命运低头:“我想证明,我不比任何人差。”如今她用手中的针线编织希望,不仅如此,她还带领农村留守妇女,闯出一条属于她们的路。
“暖冬”第十季,这样的励志故事一次次让河南商报记者动容。
“暖冬”第十季见证了公益形式的丰富
“暖冬”第十季,公益形式越来越丰富。不过无论哪种形式,爱心都不会减少。
因为疫情,为尽量减少人员流动、聚集,很多公益活动没有办法在线上举行。于是,以网络为基础的线上公益形式层出不穷。
河南省福兴儿童公益基金会发起了大学生云陪伴式公益活动。随后,“暖冬”栏目也参与进来,帮忙招募爱心大学生。
通过搭建平台,基金会让全国高校大学生与我省一些逆境儿童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关系。通过微信等通信方式,大学生们陪逆境儿童聊天,指导他们学习,帮助他们走出逆境。
记忆力下降是很多老人面临的难题。他们当中有一部分,出门不久就会忘记家在哪儿。
志愿者在社区发放老人防丢卡
如何减少老人走失,或者帮走失老人回家?“暖冬”公益小组联合郑州公交公司,走进郑州多个社区,为老人发放防丢卡。
卡片上详细记录了老人家庭住址和家属凯发注册的联系方式,即便不小心迷路,爱心人士也能轻松送他们回家。
豫发·锦荣公益社、河南商报公益爱心行,走进汝州市庙湾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暖冬”公益小组在帮助逆境儿童时,不仅会帮他们解燃眉之急,还致力于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爱心图书角建设就是具体体现。在“暖冬”第十季中,爱心图书角第五站落户汝州市庙湾村教学点,为那里的孩子送去数百本图书。
“暖冬”第十季落下帷幕,并不意味着爱心活动结束。“暖冬”下一季,我们不见不散。
(编辑:刘梦鸽)